时间: 2025-05-02 08:5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55:53
渰云(yǎn yú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云彩聚集、密布的样子。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天空云层厚重,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天。
文学语境:在古典诗词中,“渰云”常用来描绘天气变化,如“渰云密布”、“渰云蔽日”,营造一种压抑或即将变天的氛围。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可能在一些文学爱好者的交流中偶尔出现。
专业领域:在气象学中,可能用更专业的词汇如“云层密集”来描述类似的天空状况。
同义词:云集、云涌、云聚 反义词:云散、云开
“渰”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包括水波涌动、云彩聚集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渰云”逐渐固定为形容云彩聚集的特定词汇。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渰云”常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祥之事联系在一起,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恐惧。
“渰云”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即将到来的变化的期待,如雨后的清新。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使用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会遇到并理解其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渰云低垂,风起时,心随云涌,思绪万千。”
视觉联想:看到“渰云”,可能会联想到厚重的云层覆盖天空的画面。 听觉联想:可能会联想到雷声隆隆,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暴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cast sky”或“cloudy sky”,但缺乏“渰云”所蕴含的文学和情感色彩。
“渰云”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口语中使用不多,但在理解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是非常有帮助的。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也加深了对文化传统的理解。
1.
【渰】
(形声。从水,弇(yǎn)声。云、雨相关联,故从水。本义:阴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渰,雨云貌。 、 《诗·小雅·大田》。传:“云兴貌。”-有渰凄凄。 、 晋·张协《杂诗》之九-凄风起东谷,有渰兴南岑。 、 明·谢谠《四喜记》-若逢炎日过嘉苗,有渰?垂祥德所招。
【组词】
渰云、 渰渰
淹没。 同: 淹
【引证】
《梁书·曹景宗传》-颇有渰溺,复还守先顿。 、 《英烈传》-纪世雄三万人马,都被河水渰死,一个也没留。 、 宋·欧阳修《赵唐靖公》-某为水所渰,仓皇中搬家来唐书局,又为皇城司所逐。一家惶惶,不知所之。
【组词】
渰没、 渰杀、 渰漏、 渰烂
2.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