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2:06
“渭阳之思”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诗经·小雅·渭阳》。字面意思是思念渭水的北岸,即阳面。基本含义是指对远方亲人或故乡的深切思念。
在文学作品中,“渭阳之思”常用来表达对故乡或亲人的怀念之情。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或文化讨论中,它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历史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同义词:乡愁、思乡、怀旧、眷恋 反义词:忘却、冷漠、无情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情感的深浅和表达的具体对象,如“乡愁”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愁绪,“思乡”则更直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渭阳之思”源自《诗经》,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典型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特定的文学研究和历史研究中,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在**传统文化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是一种深切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描绘,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家庭和故乡的重视。
“渭阳之思”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暖而深沉的,它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和亲人的关爱。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使人们在表达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时更加深情。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远离家乡的旅行中深刻体会到“渭阳之思”的情感。每当夜幕降临,我总会想起远方的家人和熟悉的家乡风景,这种思念之情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渭阳之思”:
月下独酌,思绪飘向渭阳,
故乡的山水,梦中依旧清晰。
渭阳之思,如潮水般涌来,
在这异乡的夜,我心依旧归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的渭水,波光粼粼,远处的山峦隐约可见,一个人站在岸边,望着远方,眼中满是思念。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夜晚的宁静,偶尔传来几声虫鸣,更加凸显了思念的深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如英文中的“homesickness”或“nostalgia”。这些词汇虽然表达的情感相似,但在文化背景和具体用法上可能有所不同。
“渭阳之思”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也反映了古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
舅氏失道,宗族陨坠,渭阳之思,孔怀感伤。
甲父母在,出学三年而归,舅氏问其学何得,并序别父久。乃答曰:“~,过于秦康。”
1. 【渭】 古州名。 北魏庄帝置。清代为巩昌府,治所在今甘肃省陇西县西南。
2.
【阳】
(形声。从阜,昜(yáng)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阳,高明也。 、 《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 《尔雅》-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 、 《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利刊阳木而火之。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华山之阳。 、 清·姚鼐《登泰山记》-阳谷皆入汶。 、
【组词】
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 阳陆、 阳濒、 阳林、 阳木、 阳柯、 阳崖、 阳坡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思】
多胡须的样子
【组词】
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