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0:46
柴薪 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用于燃烧的木柴,通常是砍伐自树木的干燥枝条或木块,用于取暖、烹饪或其他需要热能的场合。
在文学中,“柴薪”可能象征着温暖、家庭、传统或生活的艰辛。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代用于生火的材料。在专业领域,如林业或能源学,柴薪可能涉及更具体的资源管理和可持续性问题。
“柴薪”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柴”指小木或枝条,“薪”指用于燃烧的木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环保和能源多样化的趋势,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许多文化中,柴薪与家庭生活紧密相关,尤其是在农村或偏远地区。它不仅是能源的来源,也是社区和家庭凝聚力的象征。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柴薪的使用逐渐被更清洁和高效的能源形式所取代。
“柴薪”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氛围、传统的乡村生活或是艰苦的生存环境。它唤起的情感可能是温暖、怀旧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个人生活中,柴薪可能与童年回忆中的篝火晚会或家庭聚餐有关。它也可能与户外活动,如露营和徒步旅行相关。
在诗歌中,可以将“柴薪”比喻为生活的支撑,如:“生活的火焰,由柴薪点燃,温暖了岁月的寒冷。”
视觉上,柴薪可能让人想到堆叠整齐的木柴堆,或是燃烧时的火焰和烟雾。听觉上,可能是木柴在火中噼啪作响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柴薪的使用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北欧国家,柴薪仍然是重要的取暖能源,而在一些热带国家,柴薪可能主要用于烹饪。
“柴薪”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传统的能源形式,也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深厚意义。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其使用可能减少,但它仍然是理解过去生活方式和环境问题的重要窗口。
1.
【柴】
编木维护四周。
【引证】
《淮南子》-[周武王]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
【组词】
柴护
覆盖。
【引证】
《管子》-掘新井而柴焉。
2.
【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薪,荛也。 、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收秩薪柴。 、 《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薪蒸材木。 、 《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 、 《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 、 《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 、 《孟子》-毁伤其薪木。 、 《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组词】
薪火、 薪桂、 薪柴、 薪樵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宋·苏洵《六国论》-抱薪救火。
【组词】
薪采、 薪桂、 薪蒸、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