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9 04:0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9 04:02:50
爵号:指古代贵族的封号,通常与特定的社会地位和特权相关联。在**古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每等又分为上、中、下三级。爵号是对这些贵族封号的统称。
爵号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爵号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周朝的五等爵位到明清时期的世袭爵位,其含义和应用都有所变化。
在**古代社会,爵号是贵族身份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财富。爵号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封建秩序。
爵号一词常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贵族生活、宫廷斗争和历史变迁。它带有一定的神秘感和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古代社会不平等的反思。
在阅读历史小说或观看古装剧时,我经常遇到爵号这一概念,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行为动机。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爵号:
古道西风瘦马,
侯爵府邸深锁。
一纸诏书下,
世代荣华梦断。
爵号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服饰、庄重的仪式和悠扬的古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爵位制度包括公爵(Duke)、侯爵(Marquis)、伯爵(Earl)等,虽然具体名称和等级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贵族阶层的特权和地位。
爵号是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贵族文化的重要词汇。通过对爵号的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语言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爵】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古代饮酒器。本义:古代酒器。青铜制)。
盛酒的礼器,形似雀,青铜制,有流、两柱、三足,用以温酒或盛酒,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
【引证】
《说文》-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 、 《仪礼·特牲礼》-实二爵。 、 《仪礼·明堂位》-殷以斝,周以爵。 、 《诗·大雅·行苇》-洗爵奠斝。 、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虢公请器,王与之爵。
2.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