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3:03
“柴虎肆虐”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像柴一样瘦弱的虎在肆意作恶”。这里的“柴虎”比喻力量虽弱但行为凶猛的个体或势力,“肆虐”则指无节制地作恶或造成破坏。
在文学作品中,“柴虎肆虐”可能用来形容一个看似弱小但实际上极具破坏力的角色或势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是为了强调某种反差,即表面上看似无害或弱小的事物实际上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些小团体或个人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性影响。
同义词:
反义词:
“柴虎肆虐”这个词汇可能是现代汉语中新创的比喻表达,其词源可能来源于对自然界中弱小但凶猛的动物的观察,如瘦弱的虎虽然体型不大,但其攻击性和破坏力依然强大。
在**文化中,虎通常象征着力量和威严,而“柴虎”则是一种反差表达,强调了力量与外表的不匹配。这种表达在社会背景中可能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轻视任何看似弱小的对手或威胁。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一种紧张和警惕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潜在的危险。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那些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极具破坏性的事物或人物。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遇到需要描述某种反差或潜在危险的情况,如在商业竞争中遇到看似弱小的对手却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增强表达的力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寂静的夜里,
柴虎悄然肆虐,
它的爪牙虽细,
却能撕裂夜的宁静。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幅画面:一只瘦弱的虎在黑暗中潜行,准备发动攻击。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咆哮声,虽然声音不大,但充满了威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意为“披着羊皮的狼”,用来形容外表看似无害但实际上非常危险的人或事物。
“柴虎肆虐”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比喻,它通过对比和反差来强调某种潜在的危险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达的深度。
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1.
【柴】
编木维护四周。
【引证】
《淮南子》-[周武王]乃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柴箕子之门。
【组词】
柴护
覆盖。
【引证】
《管子》-掘新井而柴焉。
2.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3.
【肆】
(形声。从长,聿(yù)声。本义:摆设;陈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长。”-肆,极陈也。 、 《广韵》-肆,陈也。 、 《诗·小雅·楚茨》-或剥或享,或肆或将。 、 《诗·大雅·行苇》-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
【组词】
肆筵、 肆肆
4.
【虐】
(会意。小篆字形。从虍(hǔ指虎头),爪人。即虎足反爪伤人。隶变后省略“人”字。本义:凶恶,残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虐,残也。 、 《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 、 《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 《聊斋志异·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组词】
虐世、 虐人、 虐暴、 虐焰、 虐行、 虐刻、 虐烈、 虐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