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5:55
杳寂(yǎo jì)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杳”和“寂”。
结合起来,杳寂描述的是一种深远的、难以触及的寂静状态,常用来形容环境或氛围的深邃和静谧。
杳寂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宁静深远,如深山、古寺、荒野等。在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诗歌中。在专业领域,如环境学或心理学中,可能用来描述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感受。
杳寂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频率在现代汉语中有所下降,但在文学和诗歌中仍保持一定的使用频率。
在传统文化中,杳寂**常与禅宗思想、山水诗画等联系在一起,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
杳寂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平静、深沉和神秘。它让人联想到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或是内心深处的宁静状态。
在个人经历中,杳寂可能与一次深山徒步或夜晚独处的经历相关,那种远离城市喧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验。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杳寂的山谷,回响着岁月的低语, 星辰在夜空中编织着古老的传说。
杳寂可以联想到深邃的森林、静谧的湖泊,或是夜晚的星空。听觉上,可能是微风穿过树叶的沙沙声,或是远处溪流的潺潺声。
在英语中,杳寂可以对应词汇如 "serene" 或 "tranquil",但这些词汇可能缺乏杳寂所特有的深远和神秘感。
杳寂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环境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宁静和深远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杳】
(会意。上为“木”,下为“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杳,冥也。 、 扬雄《甘泉赋》。注:“深远也。”-杳旭卉兮。 、 傅毅《舞赋》-独驰思乎杳冥。 、 《楚辞·屈原·涉江》-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组词】
杳杳冥冥、 杳蒙
2.
【寂】
(形声。从宀(mián),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寂,无人声。 、 《四子讲德论》-寂寥宇宙。 、 《老子》-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 《易·系辞上》-寂然不动。 、 柳宗元《永州八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满坐寂然。 、 明·魏学洢《核舟记》-人视端容寂。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俄而寂然。
【组词】
寂寂悄悄、 寂密、 寂天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