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1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10:21
词汇“[杳忽]”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杳”和“忽”。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杳忽”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杳”字的基本含义是深远、模糊、不可见,常用来形容事物的遥远或难以捉摸。而“忽”字则表示快速、突然或不经意。结合起来,“杳忽”形容事物既遥远又突然,难以捉摸或预料。
在文学作品中,“杳忽”常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或事物的变化,如“岁月杳忽”表示时间的流逝难以捉摸。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如描述梦境或幻觉时,可能会用到。
同义词:模糊、飘忽、难以捉摸 反义词:清晰、明确、稳定
“杳”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深远。“忽”字则源于古代汉语,意为快速或突然。两个字结合使用,形成了“杳忽”这个词汇,用来形容事物的难以捉摸和突然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杳忽”常用来形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杳忽”这个词给人一种模糊、不确定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梦境、幻觉或记忆中的模糊片段,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无奈。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杳忽”来形容那些难以捉摸的记忆或经历,比如童年的某些片段,或是在忙碌生活中突然闪现的某个念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杳忽”:
月光下的影子杳忽不定,
如同我心中的思绪飘忽难寻。
视觉上,“杳忽”让人联想到朦胧的雾气或夜色中的模糊轮廓。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远处传来的模糊声音,或是梦境中的呢喃。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elusive”和“fleeting”来描述类似的感觉,即难以捉摸和短暂。
通过对“杳忽”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丰富内涵和多重用法。它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情感和哲理的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让我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1.
【杳】
(会意。上为“木”,下为“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杳,冥也。 、 扬雄《甘泉赋》。注:“深远也。”-杳旭卉兮。 、 傅毅《舞赋》-独驰思乎杳冥。 、 《楚辞·屈原·涉江》-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组词】
杳杳冥冥、 杳蒙
2.
【忽】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忽,忘也。 、 《广雅·释诂三》-忽,轻也。 、 《汉书·食货志》-奈何而忽。 、 《汉书·王嘉传》-忽于小过。 、 《汉书·东平思王宇传》-忽于道德。 、 《聊斋志异·促织》-不可忽也。
【组词】
疏忽;忽忘、 忽易、 忽睨、 忽怠、 忽慢、 忽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