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1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5:21
改观:指改变原有的看法、态度或外观,使之变得更好或不同。字面意思是指改变外观或景象,引申为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或评价。
“改观”一词源于汉语,由“改”和“观”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改”意味着改变,“观”意味着看法或外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改观”逐渐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种变化,特别是在看法和态度上的变化。
在*文化中,“改观”常常与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联系在一起。例如,一个人通过学和经历,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改观,这被视为成熟和智慧的标志。
“改观”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因为它通常与正面的变化和进步相关联。联想上,它让我想到一个人或事物从不好的状态转变为好的状态,这种转变往往伴随着希望和乐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对某个朋友有过误解,但通过深入交流和了解,我对他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第一印象并不总是准确的,深入了解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改观”:
晨曦初照,万物改观,
旧梦褪去,新希望燃。
心灵之窗,透进光明,
昨日阴霾,今日晴空。
视觉上,“改观”让我联想到一幅画从黑白变为彩色的过程,或者一座城市从破旧到现代化的转变。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一首歌从悲伤的旋律转变为欢快的节奏。
在英语中,“改观”可以对应为“change one's view”或“alter one's perception”。在不同文化中,这个概念都是普遍存在的,尽管表达方式和具体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改观”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它不仅描述了外观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描述了内心和态度的转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