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5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56:02
改辕(gǎi yuán)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改变车辕的方向。车辕是古代马车前部用来套马的横木,改辕意味着改变行进的方向或路线。这个成语比喻改变方针、计划或态度。
改辕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人物在关键时刻改变策略或态度,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将领在战场上改变战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讨论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强调决策的重大转变。
同义词:改弦更张、变通、转变、转型 反义词:坚持、固守、不变、墨守成规
改辕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马车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逐渐扩展,不再局限于字面上的改变车辕,而是广泛用于比喻意义上的改变。
在**传统文化中,改辕常与“变通”和“适应”联系在一起,强调在面对困难或变化时,灵活调整策略的重要性。
改辕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积极应对变化的印象,它暗示着智慧和勇气,能够在逆境中找到新的出路。
在个人生活中,改辕可以用来描述在职业规划、学*方法或生活态度上的重大调整。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健康问题而改辕,放弃高压力的工作,转而追求更平衡的生活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流,改辕易辙,心随风转,梦逐云飞。”
改辕可以联想到古代战场上马车急转弯的场景,尘土飞扬,马蹄声急促,给人一种紧张和转变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ange course”或“shift gears”,都表达了改变方向或策略的意思。
改辕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是一个实用的成语,也是理解和表达变化与适应的重要工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表现力。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辕】
(形声。从车,袁声。本义:车辕子,车前驾牲口的直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大车、柏车、羊车皆左右两木,曰辕,其形直。一牛在辕间;田车、兵车、乘车皆居中。一木穹隆而上,曰辀,其形曲。-辕,辀也。 、 《考工记·辀人》-今夫大车之辕挚,谓辕卑也。 、 《周礼·考工记·车人》-凡为辕,三其轮崇。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令尹南辕返旆。
【组词】
辕轭(车前驾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借指车子)辕缚(指辂木因其缚于辕上,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