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2:50
词汇“[摇曳]”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摇曳”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物体轻轻摆动或晃动的样子。它通常用来描述植物、灯光、旗帜等在风中或水中的动态。
“摇曳”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即为“摇动”和“曳引”,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物体轻轻摆动的状态。
在**文化中,“摇曳”常与自然美景相联系,如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柳树、荷花等自然元素的动态美。
“摇曳”给人以柔和、优雅的情感联想,常与宁静、美好的场景相联系,如夜晚的烛光、湖边的柳树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摇曳”来形容风吹动窗帘的样子,或者描述夜晚海边灯塔的光线。
在诗歌中,我可以写道:“月光下,柳枝摇曳,如同舞者的裙摆,轻盈而优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柳树林在微风中摇曳的景象;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柔的钢琴曲,如同摇曳的烛光。
在英语中,“摇曳”可以对应为“sway”或“flutter”,它们在描述动态时也有类似的意境。
“摇曳”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体的动态,还传递了一种柔和、优雅的美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美感。
1.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
2.
【刖】
(形声。从刀,月声。本义: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刖,绝也。 、 《广雅》。假借为“蚏”-刖,断也。 、 《说文》-蚏,断足之刑也。 、 《周礼·司刑》。注:“断足也。周改髌作刖。”-刖五百。 、 《左传·庄公十六年》-刖强鉏。 、 《史记》-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
【组词】
刖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