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3:28
词汇“受主”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来源于某些特定的语境或专业领域。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受主”字面意思是指接受某种东西的主体。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能指接受捐赠的人、接受治疗的患者、接受教育的学习者等。
由于“受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从“接受者”或“受益人”等词汇演变而来,用于特定的语境中。
在慈善和捐赠文化中,“受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强调了接受帮助和捐赠的角色和责任。
“受主”可能让人联想到接受帮助、感恩和责任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慈善和互助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参与慈善活动或捐赠,可能会遇到“受主”这个概念,意识到自己在帮助他人中的角色和责任。
在诗歌中,可以将“受主”融入到描述感恩和互助的情感中:
春风拂过,你是那温暖的受主,
在爱的馈赠中,感受生命的蓬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接受捐赠的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温馨的乐曲,如《You Raise Me Up》,来表达“受主”的情感。
在英语中,“受主”可能对应“recipient”或“beneficiary”,它们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受主”是一个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的词汇,它强调了接受帮助和捐赠的角色。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慈善和互助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