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6:21
受众: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接受信息或影响的人群”。在传播学和市场营销中,它指的是信息、广告、内容等的接收者或目标群体。受众可以是广泛的,如大众媒体的目标观众,也可以是特定的,如某个产品的潜在买家。
“受众”一词源于拉丁语“audientia”,意为“听”。在英语中,它最初用于**语境,指听讲道的人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扩大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营销领域。
在现代社会,受众的概念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商业活动的成功。在数字时代,受众分析变得更加复杂,因为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受众行为的碎片化。
提到“受众”,我联想到的是责任和影响力。作为内容创作者或传播者,了解和尊重受众的需求是建立信任和有效沟通的基础。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为不同的受众准备内容。例如,为技术团队准备的文档需要包含详细的技术细节,而为普通用户准备的材料则需要简洁易懂。
在诗歌中,可以将“受众”比喻为夜空中的星星,每一颗都在静静地聆听诗人的心声。
想象一个大型演讲厅,灯光聚焦在讲台上,而黑暗中的无数双眼睛代表着期待的受众。这种场景带来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受众”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概念相似。例如,在西班牙语中,“audiencia”同样指听众或观众。
“受众”是一个多面向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受众是有效沟通和成功营销的关键。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受众”的概念帮助我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交流环境。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