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1:23
词汇“太甲”是一个较为特定和专业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历史和文献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太甲”指的是**商朝的一位君主,他是商汤的孙子,商朝的第四位君主。太甲在位期间,由于政治上的失误,被伊尹放逐到桐宫,后来在伊尹的辅佐下改过自新,重新登基,恢复了商朝的稳定。
“太甲”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直接指代商朝的第四位君主。在语言演变中,该词汇保持了其原始意义,未发生显著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太甲的故事常被用来强调君主的德行和政治责任,以及改过自新的重要性。这一故事在历史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
提到“太甲”,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君主的权力斗争、政治智慧和道德修养。这一词汇可能引发对古代历史的好奇和对君主德行的思考。
在历史学*或讨论中,可能会引用太甲的故事来说明古代政治的复杂性和君主的个人品质。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太甲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情节元素,展现古代政治的曲折和人性的复杂。
结合古代宫廷的视觉元素和古代音乐,可以更好地营造出太甲时代的氛围,增强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感知。
由于“太甲”是一个特定历史人物的名称,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较少,主要在涉及**古代历史的研究中使用。
“太甲”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名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深化对**古代历史的理解。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