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0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1:16
太白星:在传统文化中,太白星指的是金星,也称为“启明星”或“长庚星”。它在黎明前出现在东方,被称为“启明星”,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西方,被称为“长庚星”。太白星在古代天文学和占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太白星的名称源自**古代对金星的观测和命名。在古代,人们根据其出现的时间和位置,赋予了它不同的名称,如“启明星”和“长庚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名称逐渐统一为“太白星”。
在古代,太白星被认为是吉星,与战争、政治变动等重大有关。在民间传说中,太白星也常与神仙、道士等形象联系在一起,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太白星常给人以光明、希望和美好的联想。在文学作品中,它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
在日常生活中,太白星可能不常被提及,但在天文爱好者的交流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讨论对象。例如,在观测星空时,太白星的亮度往往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在诗歌创作中,太白星可以被用来象征光明和希望: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太白星高悬,指引前行。
心中有光,不惧黑暗,
愿随星辰,追寻梦想。
在西方文化中,金星(太白星)同样被赋予了重要的象征意义,如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象征。在不同文化中,金星都与光明、美丽和爱情等正面概念相关联。
太白星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天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学、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象征着光明、希望和美好的未来,是人们追求理想和梦想的象征。通过对太白星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认知。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引证】
《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 《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 、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 《庄子·渔父》-须眉交白。 、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组词】
雪白、 白衣
3.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