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5:46
词汇“理行”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探讨。
“理行”可以理解为“整理行为”或“有条理的行为”。它可能指的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或规则来组织和执行的行为。
由于“理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出现的频率较低。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组织行为学中,可能会提到“理行”来强调行为的条理性或系统性。
由于“理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理”(整理、条理)和“行”(行为、行动)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强调效率和秩序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理行”可能会被用来强调行为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理行”可能给人一种秩序感和安全感,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组织活动或规划日程时使用“理行”的概念,以确保一切井然有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光中理行,日暮时归家,生活的每一刻,都井然有序。”
视觉上,“理行”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排列的文件或有序的工作环境。听觉上,它可能与有节奏的工作声音相关联。
由于“理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显。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rganized behavior”或“systematic action”。
“理行”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它强调了行为的条理性和系统性,这在组织和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组织思维和行为。
1.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