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9 20:0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9 20:07:46
獬冠(xiè guā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古代法官所戴的帽子。獬,指的是传说中的神兽獬豸,象征公正;冠,即帽子。因此,獬冠象征着法官的公正无私和法律的权威。
獬冠一词源自古代**的法律文化,獬豸是传说中的神兽,能辨是非曲直,因此被用来象征法官的公正。随着时间的推移,獬冠逐渐成为法官的象征,但其具体形式和使用场合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獬冠象征着法律的权威和法官的公正。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法律和正义的尊重,也反映了人们对公正裁判的期望。
獬冠给人以庄重、权威和公正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法官的形象,以及他们对法律的忠诚和对正义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獬冠可以用来比喻那些坚持原则、公正无私的人。例如,我们可以说某位老师“像戴着獬冠一样,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在诗歌中,可以用獬冠来象征公正:
身披獬冠,心如明镜,
审判是非,不偏不倚。
法律之光,照耀人心,
公正无私,永存世间。
獬冠的视觉联想是古代法官的形象,庄重而威严。听觉联想可能是古代法庭上的宣判声,庄严肃穆。
在西方文化中,法官的帽子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如英国法官的假发和长袍,象征着法律的权威和法官的公正。
獬冠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汇,不仅象征着法律的权威和法官的公正,也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化理解。
1.
【獬】
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辨曲直,见有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
【引证】
《镜花缘》-凡罪疑者,俱令獬豸触之。
2.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