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0:14
“日月其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太阳和月亮都在不停地运转,比喻时间的流逝。这个成语强调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常用来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在文学作品中,“日月其除”常用来描绘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如古诗文中常用来表达对青春逝去的哀叹。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时间管理、人生规划等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哲学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时间的概念和人类对时间的感知。
同义词:
反义词:
“日月其除”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不详,但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有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在传统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因此对时间的流逝有着深刻的感慨。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时间的重视和对生命短暂的认识。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无情。它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回顾过去一年的成就和遗憾时使用这个成语,提醒自己时间的宝贵和不可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
日月其除,岁月无声,
花开花落,人生几何?
珍惜当下,莫负韶华,
时光匆匆,且行且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日落月升的画面,表达时间的流转。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缓慢、旋律哀伤的乐曲,如古典音乐中的某些作品,来增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Time flies”或“The days are long, but the years are shor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时间流逝的感慨。
“日月其除”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活在当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日月,指时光;除,去也。
岁云秋矣,~。寿非金石,命也何如。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除】
(形声。从阜,余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宫殿的台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阶级如山石之高下,故从阜。-除,殿阶也。 、 《汉书·王莽传》-自前殿南下椒除。 、 张衡《东京赋》-登自东除。 、 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除绿,草色入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