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2:1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2:19:50
演礼:这个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进行礼仪的演示或表演,特别是在正式场合或教育环境中,用以展示正确的礼仪规范和行为。
演礼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演”(表演、演示)和“礼”(礼仪、礼节)组成。在古代,礼仪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礼因此成为一种教育和实践礼仪的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演礼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帮助人们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演礼往往让人联想到庄重、正式和尊重。它可能唤起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也可能让人感到一定的压力,因为它要求人们在特定场合下表现出恰当的行为。
在参加国际会议时,我曾观察到主办方如何通过演礼来教授参与者如何在正式晚宴中表现得体,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礼仪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月光下演礼,古老的仪式,诉说着千年的尊重与和谐。”
演礼可能让人联想到穿着传统服饰的人们在庄重的音乐中进行仪式性的动作,这种场景往往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听觉上的庄重感。
在不同文化中,虽然具体的礼仪表现可能不同,但“演礼”这一概念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如日本的茶道、西方的餐桌礼仪等。
演礼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体现了对礼仪的重视,也反映了文化传承和社会规范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
1.
【演】
(形声。从水,寅声。本义:水长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演,长流也。 、 李白《代封人寄翁参枢先輩》-南国风光当世少,西陵演浪过江难。 、 《艺文类聚》-子未闻杨都之巨伟也,左沧海,右岷山,龟鸟津其落,江汉演其源。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