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6:41
“授人以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柄交给别人,比喻给人以可乘之机或把弱点暴露给别人,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争论或竞争中,因为自己的疏忽或错误,使得对方能够利用这一点来攻击自己。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物之间的智谋较量,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曹操的斗智斗勇。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提醒别人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给对方留下把柄。
同义词:自掘坟墓、自找麻烦、自投罗网 反义词:自保、自卫、自立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具体情境的不同。例如,“自掘坟墓”强调的是自己造成的严重后果,而“授人以柄”则更侧重于给别人提供了攻击的机会。
“授人以柄”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兵器使用,柄是兵器的手持部分,将柄交给别人意味着失去了控制权。随着时间的演变,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用来形容在各种竞争或争论中给人以可乘之机。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谨慎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被提醒要小心言行,避免授人以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重视策略和智谋的文化特点。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警惕和谨慎。它提醒人们在各种情境下都要保持警觉,避免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陷入不利境地。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不小心说错话而授人以柄的情况。这种经历让我更加意识到在公共场合和重要对话中保持谨慎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授人以柄”融入到描述智谋较量的场景中,如:
智者不言,言者不智,
授人以柄,自陷泥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争论中不慎露出了破绽,对手正准备利用这一点。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紧张的谈判场景,人们小心翼翼地选择言辞,避免授人以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ive someone a handle”,意思也是给人以可乘之机。不同文化中,这个概念都有相似的表达,反映了在竞争和争论中保护自己的普遍需求。
通过对“授人以柄”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在语言表达和行为举止中保持谨慎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跨文化交流中也有其普遍的应用价值。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避免授人以柄,保护自己的利益。
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委以耳目腹心,未有不倒持干戈,~者。
1.
【授】
(会意。从手,从受,受声。本义:给予;交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授”应是后起字。-授,予也。 、 《周礼·邻长》-则从而授之。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数也。”-献俘授馘。 、 《国语·鲁语》。注:“与也。”-今日必授。 、 《资治通鉴》-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组词】
授受、 授兵、 授官厅、 授玉、 授室、 授赏、 授简、 授以全权;授位、 授政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4.
【柄】
(形声。从木,丙声。本义:器物的把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柄,柯也。(柯:斧柄。) 、 《仪礼·少牢礼》-覆之南柄。 、 《仪礼·大射礼》-有柄。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椎把)铁折叠环复。
【组词】
柄子、 刀柄;勺柄;曲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