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0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02:53
崖砦(yá zhài)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崖”和“砦”两个字组成。其中,“崖”指的是陡峭的山边或悬崖,“砦”则指的是在险要地方构筑的防御工事,如堡垒或栅栏。因此,“崖砦”字面意思是指建在悬崖边上的防御工事,通常用于军事或防御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崖砦”常用来描绘险峻的地理环境和坚固的防御设施,增强场景的紧张感和历史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军事或地理相关的讨论中会偶尔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历史或地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特定的防御结构。
同义词:堡垒、要塞、碉堡、城池 反义词:平地、平原、开阔地
同义词中,“堡垒”和“要塞”更强调军事防御的坚固性,而“碉堡”和“城池”则更多指具体的防御建筑。反义词则与“崖砦”所代表的险峻地形形成对比。
“崖”字古已有之,源自对自然地形的描述。“砦”字则源于古代军事防御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崖砦”这一特定概念,用以描述那些建在悬崖上的防御工事。
在古代,由于地形复杂,许多重要的军事设施都建在险要之地,如长城的部分段落就建在山崖之上。因此,“崖砦”在的军事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提到“崖砦”,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英雄的坚守以及自然的壮丽。这种词汇往往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和对英雄的敬仰。
在日常生活中,“崖砦”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参观历史遗迹或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时,这个词汇能够帮助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所见所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中,崖砦如古老的守护者,静静守望着千年的沧桑。”
想象一座崖砦,可能会联想到悬崖的险峻、风的呼啸以及历史的回声,这些都可以通过视觉艺术和音乐来表达。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防御结构在世界各地都有,如欧洲的城堡和日本的城池,它们在文化和历史上也有类似的地位和意义。
“崖砦”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军事设施,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加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崖】
(形声。从山,厓(yá)声。本义:岸;水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崖,高边也。 、 《说文句读》-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 、 《荀子·劝学》-渊生珠而崖不枯。 、 《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望厓洒而高岸。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伯有廷劳于黄崖。 、 《庄子·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 《庄子·山水》-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 、 宋·沈括《梦溪笔谈》-穹崖巨谷。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蹑履登崖。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 《徐霞客游记》-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
【组词】
崖谷、 崖口、 崖垠、 崖畔、 崖岭、 崖穴
2.
【砦】
守卫用的栅栏、营垒。
【引证】
《宋史·宗泽传》-今河东西不从敌国而保山砦者,不知其几。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