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1:57
反光:指物体表面能够反射光线,使得光线按照原来的方向或者改变方向返回。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具有反射性质的表面,如镜子、玻璃、水面、金属等。
反光一词由“反”和“光”组成,其中“反”表示相反或返回,“光”指光线。这个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主要用于描述光线的反射现象。
在交通安全领域,反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车辆等,以提高夜间或低能见度条件下的可见性,减少事故发生。
反光常给人以明亮、清晰的感觉,有时也与神秘、梦幻的氛围联系在一起。例如,星空下的水面反光,常被赋予浪漫的情感色彩。
在夜间跑步时,我总是穿着带有反光条的**服,这样可以让过往车辆更容易看到我,确保我的安全。
诗歌: 月光洒落,湖面反光, 星辰点点,梦回故乡。
视觉:想象一片宁静的湖面,月光在其上反射出银白色的光芒。 听觉:可以联想到夜晚的宁静,偶尔有水波轻轻拍打岸边的声音。
在英语中,“反光”可以对应为“reflective”或“reflected light”,在不同文化中,对于反光的应用和理解大致相似,都涉及到光的反射和安全性的考虑。
反光是一个描述光线反射现象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增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高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至关重要。
1.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2.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