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5:59
词汇“[旁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站在一旁观看,不参与其中。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某种情境下保持中立或不介入的态度。
在不同的语境中,“旁觀”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绘一个人物的心理状态或行为模式,如“他只是旁觀者,不愿介入这场纷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表达对某件事情的不关心或不参与,如“我对他们的争吵只是旁觀,不打算插手”。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旁觀可能涉及到观察者的角色和行为分析。
“旁觀”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由“旁”和“觀”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旁觀有时被视为一种消极的行为,特别是在需要集体行动或团结一致的情境下。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旁觀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方式。
对于我来说,“旁觀”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冷漠和距离感,它让我联想到在需要帮助或支持时被忽视的感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做出选择是否旁觀的情况,例如在朋友间的争执中,我选择了介入而不是旁觀,因为我认为友谊和理解比保持中立更重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旁觀”: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选择旁觀,
不是因为冷漠,而是为了更深的理解。
当想到“旁觀”时,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安静的观察者,站在人群之外,默默地注视着一切,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一种安静而深沉的音乐。
在英语中,“旁觀”可以对应为“spectator”或“onlooker”,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对“旁觀”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含义。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行为和态度时非常有用,同时也提醒我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更好地选择是否介入或保持中立。
1.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2.
【孚】
相信;信任。
【引证】
《说文》-孚,一曰信也。 、 《尔雅》-孚,信也。 、 《易·杂卦传》。徐锴曰:“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中孚信也。 、 《书·吕刑》-五辞简孚。 、 《诗·大雅·文王》-万邦作孚。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
【组词】
孚佑
为人所信服,使信任。
【引证】
《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组词】
深孚众望;名孚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