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3:24
犹如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如”和“犹”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如同”或“好像”,用来比喻或形容某事物与另一事物相似。基本含义是用来进行比较或比喻,表达一种相似性或类比关系。
犹如 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
犹如 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如”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如同”的意思,而“犹”字则有“好像”的含义。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犹如”这个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汉语中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在中华文化中,犹如 常用于诗词和文学作品中,用以创造比喻和形象的表达。它体现了汉语中丰富的比喻和形象思维,是中华文化中修辞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犹如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诗意和美感,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联想。它能够将抽象的情感或概念具象化,使读者或听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犹如 来描述一些难以言表的感受或景象。例如,当我看到一片美丽的风景时,我会说:“这景色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陶醉。”
犹如 可以融入诗歌中,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画面:
犹如晨曦初露, 光芒洒满大地, 唤醒沉睡的心灵, 带来希望与新生。
犹如 这个词汇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景象的视觉联想,如清晨的阳光、夜晚的星空等。同时,它也可以与某些音乐作品相结合,如轻柔的钢琴曲,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夜晚或温暖的阳光。
在英语中,犹如 可以对应为“like”或“as if”,但这些词汇在表达上可能不如“犹如”那样富有诗意和形象性。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对相似性的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犹如”在汉语中确实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
犹如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能够用于文学创作,还能够增强日常口语的表达效果。通过对“犹如”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也更加欣赏汉语中比喻和形象思维的魅力。
1.
【犹】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引证】
《说文》。字亦作猷。-猶,愑属。 、 《尔雅》-犹如麂,善登木。 、 《释文》引《尸子》-犹,五尺大犬也。 、 《颜氏家训·书证》-犹,兽名也。 、 《史记·吕后纪》。索隐:“犹,猿类也。夘鼻长尾 ,性多疑。”-犹与未决。 、 《水经注》-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
2.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