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0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03:32
词汇“曲致”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曲致”一词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能指的是曲折的意境或细腻的情感表达。在文学中,它可能用来形容一种含蓄、曲折的表达方式,或者是一种精致、细腻的艺术效果。
“曲致”一词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的“曲”(曲折、弯曲)和“致”(达到、表达)有关。在古代文学和艺术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一种精致的艺术追求或情感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变得不那么常用。
在**传统文化中,含蓄和细腻的表达方式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曲致”这个词可能与这种文化背景有关,强调在艺术和文学中追求精致和深邃的表达。
“曲致”这个词可能给人一种优雅、含蓄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典文学中的细腻描写和深邃意境。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复杂情感的探索。
由于“曲致”是一个较为文雅的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直接使用它的场合。然而,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我常常能感受到作者通过曲折的表达方式所营造的深邃意境。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尝试融入“曲致”这个词,以表达一种含蓄而深邃的情感:
月光洒落,曲致如梦,
静谧中,思绪飘渺。
一缕清风,轻抚心弦,
曲致之美,悠然自得。
结合图片,“曲致”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细腻的山水画,其中曲折的小径和含蓄的景致。在音乐中,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首旋律优美、情感细腻的古典乐曲。
由于“曲致”是一个较为特定和文雅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跨文化比较中,我们可以探讨不同文化中对含蓄和细腻表达的追求和表现方式。
通过对“曲致”这个词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学和艺术中的重要性。这个词强调了含蓄和细腻的表达方式,与我对美的追求和对复杂情感的探索相契合。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可能会更多地尝试使用这样的词汇,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创作。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致,送诣也。 、 《易·象下传》-君子以致命遂志。 、 《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 、 《诗·卫风·聘礼》-卿致馆。 、 《仪礼·曾子问》-殷人既葬而致事。 、 《荀子·解蔽》-远方莫不致其珍。 、 《史记·李将军列传》-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致敬亭于幕府。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致电上海。
【组词】
致聘
招引;招致。
【引证】
汉·贾谊《过秦论》-致天下之士。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 、 《三国志·诸葛亮传》-不可屈致。 、 《三国演义》-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 清·袁枚《祭妹文》-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 、 《明史》-致此疾困。
【组词】
导致、 致病;致残;致人、 致士、 致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