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5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57:23
“常道”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常规的道路、通常的做法或者普遍的规律。字面意思是指经常行走的道路,引申为人们*惯遵循的规则或方法。
在文学作品中,“常道”可能用来描述人物的行为模式或社会的传统俗。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代日常的路线或惯。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伦理学,它可能指代道德或行为的普遍原则。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具体应用的场合不同。例如,“常规”可能更偏向于日常操作的标准,而“常道”则可能更偏向于行为或思维的*惯路径。
“常道”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常”和“道”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道”常常指道路或方法,而“常”则表示经常或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抽象的规则和原则。
在**传统文化中,“常道”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联系,强调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常规,追求和谐与平衡。
“常道”这个词汇给人以稳定和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遵循规则、安全感和传统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遵循“常道”,比如每天走同一条路上班,或者按照既定的流程完成工作任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常道,星辰指引,心随古风,梦回千年。”
视觉上,“常道”可能让人联想到一条笔直的道路,两旁是熟悉的风景。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脚步声在熟悉的路上回响。
在英语中,“常道”可以对应为“beaten path”或“conventional way”,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词汇不同,但表达的遵循常规的概念是相似的。
“常道”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描述物理路径的词汇,更是指向行为和思维模式的重要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常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表达稳定、可靠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1.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