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8:15
词汇“农畔”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方言性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农”指的是农业、农民,而“畔”通常指边界、边缘。因此,“农畔”可能指的是农田的边缘或边界。
“农畔”的字面意思是指农田的边缘或边界。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农田的具体位置或范围。
由于“农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这个词汇来描绘农村景象或农田的具体位置。
“农畔”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农业社会的实际需要,用来描述农田的具体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不再常用而逐渐淡出标准汉语。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农畔”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涉及到农田的管理和利用。在现代社会,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对于我来说,“农畔”可能带来一种宁静和田园风光的联想,让人想到古代农村的宁静生活和自然美景。
在我的生活中,我很少遇到使用“农畔”这个词汇的情况,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农畔花开,岁月静好,一抹斜阳照古道。”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农田边缘的风景画,远处有农民在劳作,近处有稻田和花丛。听觉上,可能会有鸟鸣和风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农畔”的词汇,但会有描述农田边缘或边界的类似表达。
“农畔”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的一些特点和景象。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它不常用,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知识。
1.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2.
【畔】
(形声。从田,半声。本义:田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田界者,田之竟处也。”按,一户百亩,百亩有界。-畔,田界也。 、 《左传》-如农之有畔。 、 《国语·周语》-修其疆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