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3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36:51
“不堪言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通常用来描述某种极端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或状态,如极度的痛苦、喜悦、惊讶等。
“不堪言状”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情感和状态描述的一种传统方式。
在**文化中,“不堪言状”常用于强调某些情感或状态的强烈和深刻,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于情感内敛和深沉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神秘。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超越言语表达的深刻体验,如爱情、艺术和自然的美。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观看了一场震撼人心的音乐会,那种感觉真是“不堪言状”,至今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落,湖面波光粼粼,那景致,不堪言状,唯有心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宁静的湖面月光图,那种宁静和美丽是“不堪言状”的。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悠扬的小提琴曲,其旋律之美也是“不堪言状”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yond words”或“indescribable”,它们在意义上与“不堪言状”相似,但文化背景和使用*惯有所不同。
“不堪言状”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那些难以用言语描述的深刻情感和体验。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丰富地表达我的感受和思考。
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几时,官场上面的举动,也见了许多,竟有不堪言状的。
唐山地震真是~。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堪】
(形声。从土,甚声。本义:地面高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堪,地突也。谓土之坟起者。 、 《庄子·大宗师》-堪坏得之,以袭昆仑。
【组词】
堪岩
3.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4.
【状】
(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引证】
《说文》-状,犬形也。 、 《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且曰献状。 、 《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凡铸金之状。 、 《聊斋志异》-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 郦道元《水经注》-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组词】
状类、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1. 【不堪】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2. 【不堪言状是褒义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