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4:34
惊心丧魄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非常震惊和恐惧,以至于心灵和魂魄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极端的惊吓或恐惧,使人感到心神不宁,魂不守舍。
在文学作品中,惊心丧魄 常用于描绘恐怖、紧张或悲剧的场景,用以增强情感的表达。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极端情绪或经历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恐怖电影评论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描述极端的心理反应。
惊心丧魄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心灵和魂魄的重视。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心灵和魂魄被认为是人的精神核心,因此这个成语强调了极端情绪对人的深远影响。
在文化中,心灵和魂魄的概念与人的道德和精神状态紧密相关。因此,惊心丧魄**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生理上的恐惧,也反映了文化中对于精神状态的关注。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如恐怖电影中的惊悚片段,或是真实生活中的突发灾难。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地震中体验到了惊心丧魄的感觉。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所有的日常烦恼都变得微不足道,只剩下对生存的渴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风声鹤唳,
惊心丧魄,梦魇缠身。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黑暗森林中孤独旅人面对未知恐惧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如恐怖电影中的音效,增强惊心丧魄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oul-stirring" 或 "heart-stopping",虽然它们在情感强度上可能不如 "惊心丧魄" 那么强烈,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极端情感体验。
惊心丧魄 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极端的恐惧和震惊,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汉语中对于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成语的运用,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诵吾之言,有不惊心丧魄、手战股栗者,非君也。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
4. 【魄】 ——“落魄”的“魄”的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