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2:57
惊异:指对某事物感到非常惊讶和不可思议,通常伴随着对事物的不寻常、出乎意料或超乎寻常的认识。
“惊异”一词源于古汉语,由“惊”和“异”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受到惊吓”和“不同寻常”。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对超出常规事物的强烈反应。
在不同的文化中,“惊异”可能与对超自然现象的反应有关,如在神话和传说中,人物对神迹的反应常常被描述为“惊异”。
“惊异”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强烈的,可能伴随着好奇、敬畏或恐惧。这种情感反应可以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对某人的才华或成就感到“惊异”,这种感受可能激励自己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惊异”来增强表达效果,如:
星辰之下,我惊异于夜的深邃,
每一颗闪烁,都是未知的谜。
在英语中,“amazement”或“astonishment”可以对应“惊异”,虽然它们在细微的情感色彩上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强烈的惊讶感。
“惊异”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还反映了人类对未知和超乎寻常事物的好奇和敬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惊异”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