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0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03:25
“令原之痛”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字面意思是“令原”指的是地名,而“之痛”表示痛苦或悲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因兄弟之间的争斗或不和而感到的深切痛苦。
“令原之痛”最初出现在《左传》中,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泛化,用来描述任何因亲人间的争斗而感到的痛苦。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庭和谐与兄弟友爱。因此,“令原之痛”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于家庭内部冲突的负面评价和深切同情。
这个成语常常引起人们对家庭悲剧的同情和反思,激发对亲情和家庭价值的深层次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无奈。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忆令原之痛,泪湿青衫。”
结合悲伤的音乐和描绘家庭冲突的画面,可以更好地传达“令原之痛”的情感深度。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mily feud”,但“令原之痛”更强调情感的深度和历史的厚重感。
“令原之痛”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家庭冲突的痛苦,也提醒我们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要更加谨慎和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1.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
2.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痛】
(形声。从疒,甬声。疒(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痛,病也。 、 《易·说卦》-坎为耳痛。 、 《韩非子·喻老》-桓侯体痛。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身体痛。 、 、
【组词】
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 痛疾、 痛脚、 痛煞、 痛痹、 痛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