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2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1:00
“令原之戚”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字面意思是“令原的悲伤”,其中“令原”指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令狐,而“戚”意为悲伤或忧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因兄弟之间的争斗或不和而感到的深切悲伤。
在文学作品中,“令原之戚”常用来描绘家族内部的纷争和由此带来的情感痛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家庭关系或历史故事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词汇用于深入分析古代家族关系和社会结构。
“令原之戚”源自《左传》,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族和兄弟关系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历史语境中仍然被保留和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和兄弟关系被视为非常重要。因此,“令原之戚”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下对家族内部纷争的深刻反思和情感表达。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深沉的悲伤和无奈,让人联想到家族内部的裂痕和无法挽回的损失。它唤起了对和谐家庭关系的渴望和对内部冲突的恐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家庭关系或历史故事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帮助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见解。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令原之戚”来描绘一个家族因内部纷争而陷入的深渊,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和历史感。
结合古代**画中的家族场景或悲伤的音乐,可以更好地传达“令原之戚”所蕴含的情感和历史背景。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情感和主题在各种文化中都有所体现,如希腊神话中的兄弟争斗故事。
“令原之戚”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族关系的重视,也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视角来理解家庭内部的纷争和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绍定改元,适有~,闭门谢客,因追思,捉笔纪录。
1.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
2.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戚】
(形声。从戉,尗声。戉:(yuè),斧子。本义:古兵器名,斧的一种)。
同本义。亦用为舞具。
【引证】
《说文》-戚,戉也。 、 《诗·大雅·公刘》-干戈戚扬。 、 《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 、 《韩非子·五蠹》-执干戚舞。
【组词】
戚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