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0:45
“巉立”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山峰高耸、陡峭地立着。它通常用来形容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巉立”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尤其是山脉的壮丽和险峻,如“群山巉立,云雾缭绕”。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自然风光或摄影作品时,仍能体现出其独特的韵味。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地质学中,“巉立”可以用来描述特定地貌特征。
同义词:高耸、陡峭、巍峨
反义词:平缓、低矮
“巉立”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形和发音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山海经》等,已有对山势的描述,但“巉立”一词的具体出现时间较难考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于更广泛的文学和日常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山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长寿、稳固、高洁等。因此,“巉立”一词不仅描述了山的外在形态,也隐含了对山的内在品质的赞美。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坚定不移、高瞻远瞩的人或事物。
“巉立”一词给人以雄伟、壮观、神秘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高山、云海、日出等自然美景,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叹。在表达中,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旅行中,我曾目睹一座巉立的山峰,它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珍惜自然之美,也激发了我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巉立”:
巉立的山峰, 在晨曦中苏醒, 云雾缭绕, 如同仙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巉立的山峰,其险峻的轮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宏伟壮丽的交响乐,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来增强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towering”或“lofty”,它们也用来形容高耸的事物,但不一定包含险峻的意味。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文化中的“高嶺”(たかね),也有类似的表达,但具体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巉立”一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自然景观和表达情感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自然之美有了更深的感悟。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精确使用和情感表达的深度。
1.
【巉】
险峻,陡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又如:巉刻(山峰尖峭,如同刀削一般。比喻说话或文章尖刻);巉峭(高峻陡削)-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崖。
嶙峋突兀。
【引证】
宋·苏轼《壬寓二月寄子由》-乱峰巉似槊,一水淡如油。
【组词】
巉屼
2.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