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5:35
历陈(lì ché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历史或经历来陈述或展示。它通常指的是详细地叙述某人或某事的历史、经历或过程。
历陈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历”(历史、经历)和“陈”(陈述、展示)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史记》中就有“历陈其事”的用法。
在**文化中,历陈常与历史、传统和经验传承相关联。它强调通过详细叙述来传递知识和智慧,这在教育和社会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
历陈给人以详实、深刻和连贯的印象。它让人联想到耐心、细致和深入的思考,常用于表达对某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历陈可以用于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或工作经历,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背景和动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历陈来描述自然界的变化或人类历史的进程:
岁月历陈,山河变迁, 风霜雨雪,见证时光。
历陈可以联想到一系列连续的画面或声音,如历史纪录片中的旁白,或老照片展示的时光流转。
在英语中,历陈可以对应为“recount”或“narrate”,但这些词汇更侧重于叙述的动作,而历陈则带有更强的历史和经历的意味。
历陈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用于详细叙述,还强调了经历和历史的连贯性和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历陈的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和深刻地传达信息。
1.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
2.
【陈】
(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带。
【引证】
《说文》-陈,宛丘,舜后妫(guí)满之所封。 、 《左传·昭公八年》-陈,颛顼之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