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2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29:30
燕跃鹄涌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燕跃”和“鹄涌”两个词组组成。字面意思是燕子轻盈地飞跃,天鹅高高地涌起。这个成语形容动作轻快而有力,常用来比喻人的动作敏捷、姿态优美。
在文学作品中,燕跃鹄涌 常用来形容舞蹈、武术或其他艺术表演中的优雅和力量。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描述体育比赛或日常活动中的敏捷动作时,也可以使用。在专业领域,如体育、舞蹈评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员或舞者的表现。
同义词:
反义词:
燕跃鹄涌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古代文人对自然界中燕子和天鹅的观察而创造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用以形容人的动作。
在文化中,燕子和天鹅都是象征着美好和优雅的动物。因此,燕跃鹄涌** 这个成语也承载了这种文化内涵,常被用来赞美人的优雅和力量。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联想到的是轻盈、优雅和力量。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优雅动作的欣赏。
在观看芭蕾舞表演时,我曾听到评论家用燕跃鹄涌 来形容舞者的跳跃动作,这让我对芭蕾舞的美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燕跃鹄涌,
舞动在蓝天白云间。
轻盈的步伐,力量的展现,
美在每一个瞬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燕子在空中轻盈地飞翔,天鹅在湖面上高高地涌起。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快的旋律,如钢琴曲《天鹅湖》中的片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light as a feather, strong as an ox",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也能表达轻盈和力量的结合。
燕跃鹄涌 这个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它不仅形容了动作的轻盈和力量,还蕴含了文化和美学的价值。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古冶子]左手持鼋头,右手挟左骖,燕跃鹄踊而出。仰天大呼,水为逆流三百步。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跃】
(形声。从足,翟(dí)声。本义:跳跃)。
同本义。
【引证】
《广雅》-跃,跳也。 、 《汉书·李寻传》。师古曰:“趯字与跃同。”-涌趯(跃)邪阴。 、 《荀子·劝学》-骐骥一跃。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浮光跃金。 、 《聊斋志异·促织》-跃掷径出。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跃起持之。
【组词】
跃龙门、 跃如、 跃治、 跃马横戈、 跃动、 跃跃、 跃跃欲试
3.
【鹄】
(形声。从鸟,告声。本义:鸟名。指鸿鹄,又名“黄鹄”,俗称天鹅)。
同本义。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青雀白鹄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脱笼之鹄。
【组词】
鹄卵、 鹄韵鹄鹄、 鹄子
4.
【踊】
(形声。从足,勇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行为。本义:往上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踊,跳也。 、 《广雅》-踊,上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曲踊三百。 、 《左传·哀公八年》-三踊于幕庭。 、 《公羊传·成公二年》-踊于柸而窥客。 、 《礼记·丧服四制》-跛者不踊。
【组词】
踊骇、 踊跳、 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