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9:25
“哭踊”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哭”和“踊”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边哭边跳或边哭边舞。基本含义是在极度悲伤或哀悼的情况下,通过哭泣和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哭踊”常用来描述人物在失去亲人或遭遇重大打击时的悲痛表现。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传统仪式或戏剧表演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人类学或民俗学中,可能会研究不同文化中的哭踊仪式。
同义词在表达悲伤的情感上相似,但“哭踊”更强调伴随身体动作的哭泣。反义词则完全相反,表达的是快乐和积极的情感。
“哭踊”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特别是在描述丧葬仪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在表达极度悲伤的语境中仍然保留其原始含义。
在某些文化中,哭踊是一种传统的哀悼方式,特别是在东亚文化中。它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表达方式。例如,在**古代,哭踊是丧葬仪式的一部分,用以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和哀思。
“哭踊”这个词给人以强烈的悲伤和哀痛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失去亲人时的无助和痛苦,以及通过身体动作来释放这些情感的方式。
在个人生活中,虽然不太可能直接使用“哭踊”这个词,但在描述某些深刻的悲伤经历时,可能会联想到这个词所表达的情感深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黯淡,她在风中哭踊,泪水与月光交织,诉说着无尽的哀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悲伤的人物在月光下边哭边跳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和哭泣声。
在不同文化中,表达悲伤的方式各异。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哭泣可能更多是私下进行,而在某些东亚文化中,哭踊可能是一种公开的哀悼方式。
“哭踊”这个词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在面对巨大悲伤时的情感和行为。它在文学和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深层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情感体验。
1.
【哭】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xuān),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同本义(有声有泪)。
【引证】
《说文》-哭,哀声也。 、 张博《五人墓碑记》-哭声震天动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 《苛政猛于虎》-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组词】
哭哭嘶嘶、 哭唠叨、 哭踊、 哭临
2.
【踊】
(形声。从足,勇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行为。本义:往上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踊,跳也。 、 《广雅》-踊,上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曲踊三百。 、 《左传·哀公八年》-三踊于幕庭。 、 《公羊传·成公二年》-踊于柸而窥客。 、 《礼记·丧服四制》-跛者不踊。
【组词】
踊骇、 踊跳、 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