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6:51
“与物无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与事物相处时没有冲突或矛盾。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事物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不产生抵触或不协调的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与物无忤”常用来形容人物性格的平和、宽容,或者描述自然景观的和谐美。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生态学或环境科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与物无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和“顺应自然”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人与自然或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与物无忤”体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和谐理念。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倡导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平和、宁静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自然界的美景和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影响我在表达中追求和谐与平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团队中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让我深刻体会到“与物无忤”的意义。我们尊重彼此的差异,共同努力达成目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山川与物无忤,静谧中孕育着生机。”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选择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画面,如山川、湖泊,展现出和谐宁静的美感。在音乐方面,可能会选择轻柔的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带来平和的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harmony with”或“at peace with”,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和谐相处的概念。
“与物无忤”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美感,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和文化意义。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和谐与平衡,无论是在个人关系还是社会环境中。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启发了我对和谐共处理念的思考。
宝夤作乱,以亮为黄门侍郎。亮善处人间,与物无忤。及宝夤败,从之者遇祸,唯亮获全。
1. 【与】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忤】
(形声。从心,午声。本义:抵触,不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唐·李朝威《柳毅传》-复忤宾客。 、 清·张廷玉《明史》-触忤当死。
【组词】
忤权、 忤物、 忤怨、 忤恨、 忤意、 忤嫚、 忤触、 忤鳞
1. 【与物无忤 硕望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