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2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23:30
包办代替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完全代替别人办理某事”,通常指的是在没有他人参与或同意的情况下,替别人做出决定或完成任务。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因为它可能涉及到剥夺他人的自主权和参与感。
在不同的语境下,“包办代替”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包办代替”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但其具体词源不详。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也在不断演变,但其核心含义——完全代替他人办理事务——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家长往往有较强的保护欲,可能会倾向于包办代替孩子的生活和选择。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观念中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但也可能限制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对他人的控制和限制。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过度保护、缺乏信任和尊重他人自主权的行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总是包办代替团队的决定,导致团队成员感到不被尊重和信任。这种行为最终影响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在诗歌中,可以将“包办代替”融入到对人际关系的反思中:
在生活的舞台上,
有人包办代替,
剥夺了自主的翅膀,
让自由的鸟儿失去了飞翔。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的背后,手中拿着遥控器,控制着前者的每一个动作。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种压抑的氛围,仿佛有人在耳边不断下达指令。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e over”或“do everything for someone”,但这些表达没有“包办代替”在中文中那种强烈的负面含义。
“包办代替”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尊重他人的自主权和选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媒婆真是包办代替的老祖宗,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
我们工作同志作好参谋,不要指手划脚,~。
1.
【包】
(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sì)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用纸、布等裹东西。
【引证】
《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 《书·禹贡》-草木渐包。 、 《易·姤》-包有鱼。 、 《礼记·乐记》-包之以虎皮。
【组词】
纸包不住火;包缠
2.
【办】
(形声。从力,辡声。力取致力之意。本义:办理;治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办,致力也。 、 《资治通鉴》-卿能办之者诚决。
【组词】
办案、 办事、 办理
3.
【代】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yì)声。本义:更迭,代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 、 《周礼·挈壶氏》-县壶以代哭者。 、 《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与君代兴。 、 《国语·晋语》。注:“更也。”-使子父代处。 、 《汉书·食货志》。注:“易也。”-岁代处,故曰代田。 、 《汉书·地理志》-韩地代相干也。 、 张衡《东京赋》-四时迭代。 、 《汉书·刑法志》-转相攻伐,代为雌雄。 、 《荀子·天论》-日月迭炤,四时代御。 、 汉·刘向《列女传》-孝成王使括(赵括)代廉颇为将。 、 《广州军务记》-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
【组词】
代比、 代茶、 代馆、 代运、 代力
4.
【替】
(形声。本作“竝”。从竝,白声。竝(bìng),二人并立。本义:废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作替。-竝,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不替孟明。 、 《诗·小雅·楚茨》-勿替引之。 、 《诗·大雅·召》-胡不自替。 、 《国语·楚语》-唯独居思念前世之崇替。 、 《离骚》-謇朝谇而夕替。
【组词】
久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