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7:47
词汇“畛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分析:
结合起来,“畛崖”可能指的是田间小路与山崖的交界处,或者比喻界限分明的地方。
由于“畛崖”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中几乎不使用,但在古文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可能出现,用以描绘特定的场景或意境。
“畛”和“崖”都是古代汉语词汇,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更为通俗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田间的小路和山崖是常见的自然景观,因此“畛崖”可能在古代文学中用来描绘田园风光或表达某种生活哲理。
对于现代人来说,“畛崖”可能带来一种古朴、宁静的联想,也可能让人想到界限和选择。
由于“畛崖”是一个生僻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畛崖”作为一个象征,代表生活中的选择点或转折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田园与山崖交界的画面;结合音乐,可能是一首轻柔的田园曲调与激昂的山崖风声的交织。
由于“畛崖”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的场景。
“畛崖”作为一个生僻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汉语丰富的词汇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畛】
(形声。从田。本义:井田沟上的小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畛,井田间陌也。 、 《周礼·遂人》。注:“畛容大车。”-十夫有沟,沟上有畛。 、 《楚辞·大招》-田邑千畛。 、 《诗·周颂·载芟》。-徂隰徂畛。
【组词】
畛陌、 畛畦、 畛辍
2.
【崖】
(形声。从山,厓(yá)声。本义:岸;水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崖,高边也。 、 《说文句读》-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 、 《荀子·劝学》-渊生珠而崖不枯。 、 《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望厓洒而高岸。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伯有廷劳于黄崖。 、 《庄子·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 《庄子·山水》-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 、 宋·沈括《梦溪笔谈》-穹崖巨谷。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蹑履登崖。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 《徐霞客游记》-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
【组词】
崖谷、 崖口、 崖垠、 崖畔、 崖岭、 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