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0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05:53
扪虱而言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捉虱子时说话”。这个成语源自《晋书·王猛传》,形容人从容不迫,边做事边说话,不拘小节。王猛在见苻坚时,一边捉虱子一边谈论天下大事,显示出他的从容和自信。
扪虱而言 这个成语源自《晋书·王猛传》,王猛在见苻坚时,一边捉虱子一边谈论天下大事,显示出他的从容和自信。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人在做琐碎事情时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专注。
在传统文化中,从容不迫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扪虱而言** 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冷静和自信。
这个成语给人以从容、自信和专注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在压力下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专注的人,给人以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扪虱而言,一边批改作业一边讲解知识点,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学会了在压力下保持冷静。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扪虱而言,从容不迫,
在风雨中,我自岿然。
心无旁骛,专注前行,
在挑战中,我自安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忙碌中依然保持冷静和专注的形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平稳、旋律舒缓的音乐,来增强这种从容不迫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 multitask with ease" 或 "to handle multiple tasks effortlessly",但这些表达没有 扪虱而言 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扪虱而言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要保持冷静和自信,从容不迫地处理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直入中军,一见桓温,便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
十六国时期,东晋大将桓温率军攻打前秦国,驻兵霸上并不渡霸水去攻打长安,隐居华阴山的王猛穿一件破旧的粗麻衣去拜见桓温,与桓温谈论天下形势。王猛扪虱而言,旁若无人。他发现桓温并不真心,就去投奔前秦王苻坚
1.
【扪】
(形声。从手,门声。本义: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扪,抚持也。 、 《诗·大雅·抑》。注:“扪,持也。”-莫扪朕舌。
【组词】
扪舌、 扪虱、 扪月
2.
【虱】
侧身;置身。
【引证】
唐·韩愈《泷吏》-得无虱其间,不武亦不文。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