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9:30
“任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任由”或“听凭”,表示不加限制或控制,让事情自然发展或听从他人的意愿。
在文学作品中,“任凭”常用于描述人物的无奈或放任态度,如“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在口语中,它可以表达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如“这件事就任凭他去吧”。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管理学中,“任凭”可能用于描述不受约束的自由状态。
同义词中,“听凭”强调听从他人的意愿,“任由”强调不加干涉,“放任”则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指不加管教或控制。反义词则表示对行为的限制或控制。
“任凭”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演变过程中保持了基本含义,即不加限制或控制。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较高,且含义相对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任凭”有时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相联系,强调顺应自然,不强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表达一种无奈或放任的态度。
“任凭”这个词给我一种无奈和放任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无法改变的情况时,人们选择接受和顺应的态度。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事情,当时觉得无法控制或改变,就会用“任凭”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放任态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任凭岁月流转,心中的爱依旧。”
视觉上,“任凭”让我联想到广阔无垠的天空,听觉上,它让我想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都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在英语中,“任凭”可以对应为“let”或“allow”,但这些词在英语中更多强调的是允许或让某事发生,而“任凭”在中文中更多带有无奈或放任的意味。
“任凭”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语境含义,它不仅表达了一种放任的态度,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无法改变的情况时的无奈。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任凭”对于传达准确的意思至关重要。
1.
【任】
(形声。从人,壬(rén)声。甲骨文字形。壬是任的初文。壬即担荷的担子的竖立形。本义:挑担;荷;肩负)。
同本义。
【引证】
郭璞《江赋》-悲灵均之任石。 、 《诗·大雅·生民》。注:“任,犹抱也。”-是任是负。 、 《国语·齐语》。注:“任,抱也。”-负任担荷。 、 《国语·齐语》。注;“犹抱也。”-负任儋荷。 、 《楚辞·悲回风》-任重石之何益。
【组词】
任石、 任车、 任负
2.
【凭】
(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恁,依也。 、 《三国演义》-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或凭几学书。 、 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组词】
凭几、 凭肩、 凭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