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8:25
吞灭: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吞食并消灭”,通常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人被完全吞噬或消灭,不留任何痕迹。
“吞灭”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吞”和“灭”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吞食”和“消灭”。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被组合使用,以强调完全的消灭或吞噬。
在**文化中,“吞灭”常与自然灾害或战争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破坏和毁灭。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可能用来形容某种社会现象或行为的极端后果。
“吞灭”这个词给人一种强烈的不安和恐惧感,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完全的、不可逆转的破坏。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源于对自然力量或人类行为的恐惧。
在个人经历中,“吞灭”可能与某些灾难性的记忆相关,如自然灾害或个人生活中的重大挫折。这些经历可能让人深刻体会到“吞灭”的实际意义和情感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吞灭”来描绘一种强烈的情感或景象:
黑暗如巨兽,吞灭了星光, 寂静中,唯有心跳在回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evour”或“consume”,它们也有吞噬和消灭的含义,但在使用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吞灭”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强烈的破坏性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物理上的消灭,也反映了人类对不可控力量的恐惧和敬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吞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强烈的情感和复杂的场景。
1.
【吞】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吞,咽也。 、 《后汉书·杜笃传》注-吞舟大鱼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吞长江。 、 宋·苏轼《石钟山记》-与风水相吞吐。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气吞万里如虎。
【组词】
吞炭、 吞舌、 吞舟、 吞刀刮肠、 吞牛、 吞咀、 吞下一条鳝鱼
2.
【灭】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 《尔雅·释诂》-灭,绝也。 、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