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0:26
“吞炭为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吞下炭火以使自己变哑。这个成语比喻为了逃避某种困境或迫害,不惜采取极端的自残手段来隐藏自己的声音或身份。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人物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做出的牺牲。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为了逃避责任或避免麻烦而采取的极端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自我牺牲和自我保护机制。
同义词:自残、隐忍、忍辱负重 反义词:直言不讳、坦率、公开表达
同义词中,“自残”强调了行为的极端性,“隐忍”和“忍辱负重”则更多强调了忍受和承受的意味。反义词则强调了直接和公开的表达。
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人们为了逃避迫害或追捕,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手段来改变自己的声音或外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任何形式的极端自我牺牲或隐藏。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自我保护和生存的重视。它也体现了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为了更大的利益或保护他人而做出的牺牲。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了一种沉重和悲壮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历史上那些为了正义和自由而牺牲自己的人,以及他们在极端困境中的无奈和勇气。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朋友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或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选择沉默或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这让我更加理解“吞炭为哑”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沉默的夜里,他吞炭为哑,
心中的火焰,却未曾熄灭。
为了爱与自由,他选择了牺牲,
在黑暗中,他的灵魂依然闪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黑暗中吞下炭火,周围是寂静的夜空。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悲壮或沉重的背景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某些交响曲,来增强这种情感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表达可能包括“咬紧牙关”(英语中的“bite the bullet”),虽然含义不完全相同,但都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和忍耐的意思。
“吞炭为哑”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在极端困境中的选择和牺牲。它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人类情感和行为。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今欲刺赵襄子,又恐认的我形容,是以漆身为癞,~,且妆风魔,行乞于市则个。
1.
【吞】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吞,咽也。 、 《后汉书·杜笃传》注-吞舟大鱼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吞长江。 、 宋·苏轼《石钟山记》-与风水相吞吐。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气吞万里如虎。
【组词】
吞炭、 吞舌、 吞舟、 吞刀刮肠、 吞牛、 吞咀、 吞下一条鳝鱼
2.
【炭】
(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炭,烧木余也。 、 《释名》-火所烧余木曰炭。 、 《孟子》。注:“墨也。”-坐于涂炭。 、 唐·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木炭;草炭;骨炭;活性炭;炭炉、 炭薪、 炭精纸、 炭笔、 炭冰、 炭火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