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4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44:22
姿式:指人或物体所呈现的姿态或形状。在汉语中,“姿式”通常用来描述人的身体姿态,如站立、坐下、行走等时的样子,也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摆放或构造方式。
“姿式”一词源于汉语,由“姿”和“式”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姿”多指人的外貌或风度,“式”则有样式、方式的含义。随着语言的发展,“姿式”逐渐固定为描述人或物体姿态的词汇。
在**文化中,人的姿式往往与礼仪、修养相关联。例如,古代文人讲究“坐如钟、站如松”,强调姿态的端正和优雅。在现代社会,正确的姿式也被认为是健康和专业形象的一部分。
“姿式”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优雅、专业或健康。在情感上,它可以传达出积极的形象,如自信、专业和美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注意到人们在公共场合的姿式,如在地铁上人们的坐姿,或在会议中人们的站姿。这些姿式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将“姿式”融入描述自然景物的诗句中,如:“山峦如画,姿式万千,每一峰皆是一首无声的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芭蕾舞者的优雅姿式,或是**员在比赛中的专注姿态。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描述这些姿式的解说词或音乐。
在英语中,“姿式”可以对应为“posture”或“pose”。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姿式的重视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姿态在形象和健康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姿式”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在描述人或物体姿态时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姿式”可以增强描述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同时也能够传达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信息。
1.
【姿】
(形声。从女,次声。本义:姿态)。
同本义(“姿”侧重于呈现的姿势、风度)。
【引证】
《说文》。按,态者,材艺巧善也。即才能、贤能本字。-姿,态也。 、 《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姿英发。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姿态万变。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2.
【式】
(形声。从工,弋(yì)声。工有“矩”的意思。本义:法度;规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式,法也。 、 《周书·谥法》-式,法也。 、 《诗·大雅·下武》。传:“法也。”-下士之式。 、 《周礼·篔人》。注:“谓筮制作法式也。”-三曰筮式。 、 《周礼·典妇功》-掌妇式之法。 、 《周礼·太宰》。注:“谓用财之节度。”-九式。
【组词】
式度、 式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