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5:24
“善问者如攻坚木”这个词汇出自《礼记·学记》,字面意思是善于提问的人就像砍伐坚硬的木头一样。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善于提问的人能够像砍伐坚硬的木头一样,通过不断的提问和探索,解决难题,获得知识。
在文学语境中,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那些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的人。在口语中,可能会用来鼓励他人多提问,多思考。在教育领域,这个词汇强调了提问在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同义词:勤学好问、善于思考、探究精神 反义词:懒于提问、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过提问来深化理解和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在*传统文化中,提问被视为学的重要途径。这个词汇体现了儒家教育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强调了通过提问来不断深化知识和理解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励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断探索、勇于提问的人,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也要勇于面对难题,通过提问来解决问题。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遇到过一些老师鼓励我们多提问,他们常说“善问者如攻坚木”,这让我意识到提问在学中的重要性,也激励我在遇到难题时勇于提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词汇:
善问者如攻坚木, 勤学不辍志不渝。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学生在认真地提问,老师耐心地解答,周围是书本和知识的海洋。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快而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象征着提问和探索的活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也有体现,比如“Ask, and it will be given to you; seek, and you will find; knock, and it will be opened to you.”(《圣经·马太福音》7:7),强调了提问和探索的重要性。
“善问者如攻坚木”这个词汇强调了提问在学和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学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不断的提问和探索,我们可以解决难题,获得新知,这种精神在任何领域都是宝贵的。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提醒我要勇于提问,不断探索,以深化理解和知识。
善问者如攻坚木,庑其易者,后其节目。
1.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
3.
【者】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同本义。
【引证】
五代·王衍《醉妆词》-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组词】
者回、 者般、 者流、 者番、 者里、 者个、 者边
4.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5.
【攻】
(形声。从攴(pū),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同本义(与“守”相对)。
【引证】
《说文》-攻,击也。 、 《左传·宣公二年》-攻灵公于桃园。 、 《战国策·秦策》-宽则两军相攻。 、 《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 《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 《孙子·谋攻》-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 汉·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组词】
攻车、 攻钞、 攻围、 攻无不取
6.
【坚】
(会意。从臤(qiān),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
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引证】
《说文》-坚,刚也。 、 《广雅》-坚,坚土也。 、 《九章算术·穿地》-四为壤五,为坚三。 、 《韩非子·五蠹》-铠甲不坚。 、 《战国策·燕策》-剑坚,故不可立拔。(剑坚,剑插得紧。) 、 《孟子·公孙丑下》-非不坚利。 、 《史记·陈涉世家》-披坚执锐。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砚冰坚。
【组词】
坚瓠、 坚冰、 坚顽、 坚确、 坚滑、 坚润
7.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