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1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13:13
词汇“姿制”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的字面意思来分析。
“姿制”由两个汉字组成:
结合起来,“姿制”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姿态或风格的规则或制度,或者是指制作某种特定姿态或风格的过程。
由于“姿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并不广泛。在文学中,可能用于描述某种艺术形式的规范或标准;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用;在专业领域,如舞蹈、礼仪等,可能用于描述特定的姿态或行为的规范。
由于“姿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可能是由“姿”和“制”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特定的姿制可能与传统、礼仪或艺术形式紧密相关,反映了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对规范的重视。
“姿制”可能让人联想到优雅、规范和传统,带来一种正式和庄重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姿制”这个词,但在学习舞蹈、礼仪或艺术时,会接触到相关的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的舞步,遵循着古老的姿制,每一转每一旋,都是时间的诗篇。”
结合古典舞蹈的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姿制”在视觉上的表现,以及它在音乐节奏中的体现。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类似的词汇或概念,用于描述特定的姿态或行为的规范,如日本的“茶道”中的礼仪规范。
“姿制”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使用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文化、艺术和礼仪领域中,它代表了规范和传统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这些规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形式。
1.
【姿】
(形声。从女,次声。本义:姿态)。
同本义(“姿”侧重于呈现的姿势、风度)。
【引证】
《说文》。按,态者,材艺巧善也。即才能、贤能本字。-姿,态也。 、 《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姿英发。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姿态万变。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2.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