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3:40
“享帚自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享受使用破旧的扫帚,自认为非常珍贵。这个成语比喻过分珍惜自己的东西,即使是不值钱的物品也舍不得放弃或使用。它强调了一种过度节俭或吝啬的心态。
在文学作品中,“享帚自珍”常用来讽刺那些过分节俭或吝啬的人物,或者用来形容某种过时的、不合时宜的保守态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过于珍惜自己的物品,即使这些物品已经破旧不堪。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节俭行为的心理动机或经济效应。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人的消费态度和行为时有所不同,但都与“享帚自珍”在某种程度上相关联。
“享帚自珍”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节俭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形容各种形式的过度珍惜和吝啬行为。
在**文化中,节俭被视为一种美德。然而,“享帚自珍”这个成语揭示了节俭可能走向极端,变成一种不必要的吝啬。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适度消费,避免过度节俭。
这个成语可能引起人们对过度节俭行为的反思,以及对物质价值的重新评估。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过分珍惜旧物,不愿接受新事物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家人或朋友对某些旧物品过分珍惜,即使这些物品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旧帚虽破,心自珍,岁月痕迹,情更深。”
想象一个老人在擦拭一把破旧的扫帚,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这个场景可能让人联想到“享帚自珍”的情感内涵。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表达可能存在,如英语中的“penny-wise and pound-foolish”(小处精明,大处糊涂),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反映了过度节俭的倾向。
“享帚自珍”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节俭和消费之间找到平衡,避免过度珍惜旧物而忽视了新事物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丰富了我们对节俭和吝啬行为的理解。
享帚自珍,缄石知谬。
文心结习,~,一集成书。
1.
【享】
(会意。本作“亯”。从“高”省,“曰”象进献熟物形。本义:祭献,上供。用物品进献人,供奉鬼神使其享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享,献也。 、 《诗·小雅·信南山》-享于祖考。 、 《诗·小雅·天保》-是用孝享。 、 《诗·小雅·楚茨》-以享以祀。 、 《考工记·玉人》-诸侯侯以享天子。 、 《易·随》-王用享于西山。 、 《礼记·祭法》-享尝乃止。 、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相夺予享。 、 《书·盘庚》-兹予大享于先王。 、 《西游记》-杀牛宰马,祭天享地。
【组词】
享厅、 享牛
2.
【帚】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扫帚形。本义:扫帚) 同本义。
【组词】
笤帚、 帚卜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珍】
(本义:珠玉等宝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珍,宝也。 、 《周礼·典瑞》。注:“王使之瑞节。”-珍圭。 、 《楚辞·招魂》。注:“金玉为珍。”-多珍怪些。 、 《淮南子·主术》-珍怪奇物。 、 《荀子·解蔽》-远方莫致其珍。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希世之珍。 、 清·周容《芋老人传》-堂有炼珍。
【组词】
珍积、 珍翰、 珍币、 珍赂、 珍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