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7:56
“嚼饭喂人”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将食物咀嚼后再喂给别人。基本含义是指代一种过度照顾或不必要帮助他人的行为,通常带有贬义,暗示这种帮助可能剥夺了对方的自主性和成长机会。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过度保护或溺爱的角色,强调其行为的负面影响。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汇来批评那些过度干预他人事务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过度保护对个体发展的不利影响。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具体情境,而反义词则强调相反的行为和态度。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随着社会对个体自主性和独立性的重视,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和教育领域。
在强调个人独立和自我实现的文化中,“嚼饭喂人”这个词汇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过度干预他人生活的人。在教育领域,这个词汇也用来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过度保护和溺爱行为的负面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对自主性和独立性的重视,以及对过度干预的反感。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遇到过父母或老师过度干预的情况,这个词汇可以帮助表达对这种行为的批评和反思。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嚼饭喂人,爱的过度, 剥夺了翅膀,飞翔的梦。 放手吧,让自由的风, 吹拂心田,成长的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母亲正在咀嚼食物后喂给孩子,这个场景可能引发对过度保护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批评这种行为的对话或讨论。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但其使用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过度保护可能被视为爱的表现,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不利的行为。
“嚼饭喂人”这个词汇在强调个体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表达对过度干预的批评,也提醒我们在教育和生活中应鼓励自主和独立。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人呕哕也。
若蹈前人之意,虽字句稍异,仍是前人之作,~,有何趣味?
1.
【嚼】
义同“嚼(jiáo),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
【引证】
《玉篇》-嚼,噬嚼也。 、 《通俗文》-咀啮曰嚼。 、 《尔雅·释兽》。注:“食之已久,复出嚼之。”-牛曰齝。
【组词】
咀嚼;嚼血、 过屠门而大嚼
2.
【饭】
(形声。从食,反声。本义:吃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饭,食也。 、 《礼记·玉藻》-饭飱者三饭也。 、 《汉书·朱买臣传》-呼饭饮之。 、 《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 、 《孟子·尽心下》-饭糗(干粮)茹草。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组词】
尚能饭否;饭粥、 饭蔬
3.
【喂】
(餵、喂是近代的“餧”字) 喂食。
【引证】
《玉篇》-餧,饲也。 、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餧兽之药,毋出九门。 、 《汉书·张耳陈馀传》-如以肉餧虎。 、 《楚辞·九辩》-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
4.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