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9:08
宠幸: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君主或上级对下级或妃嫔的特别宠爱和优待。在现代语境中,它也可以泛指任何人对某人的特别喜爱或优待。
宠幸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君主对妃嫔的特别宠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可以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特别喜爱或优待。
在**传统文化中,宠幸往往与权力和地位紧密相关。在宫廷剧中,宠幸是常见的主题,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权力和情感的复杂交织。
宠幸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色彩,它既可以表示一种特别的关爱,也可能暗示着不平等和偏见。在个人层面,它可能引发对家庭关系或职场环境的反思。
在家庭中,宠幸有时会导致兄弟姐妹之间的不和。例如,父母对某个孩子的过度宠爱可能会让其他孩子感到被忽视。
在诗歌中,宠幸可以用来描绘一种特别的情感状态:
月光下的宠幸, 如细雨般温柔, 在心间轻轻荡漾。
宠幸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场景,或者是家庭中温馨而又复杂的情感交流。视觉上,可以想象宫廷中的华丽服饰和装饰;听觉上,可能是宫廷音乐或家庭中的温馨对话。
在英语中,宠幸可以对应为“favoritism”或“special favor”,但其文化背景和使用情境与中文中的宠幸有所不同。
宠幸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特别的关爱,也反映了社会和家庭中的权力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宠幸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关系。
1.
【宠】
(形声。从宀(mián),龙声。本义:尊崇)。
同本义。
【引证】
《国语·楚语》。注:“尊也。”-宠神其祖。 、 《说文》-宠,尊居也。 、 《左传·襄公三十年》。谓族也。-宠名皆弃。
【组词】
宠存、 宠重、 崇厉
2.
【幸】
侥幸。 同: 倖
【引证】
《小尔雅》-非分而得谓之幸。 、 《荀子·富国》。注:“无德而禄谓之幸位。”-朝无幸位。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侥倖也。”-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幸得脱矣。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幸皆杀之。 、 《三国演义》-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
【组词】
幸心、 幸生、 幸民、 幸位、 幸得、 幸诡、 幸赏
幸亏。
【引证】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幸大雪踰岭。 、 《广东军务记》-幸诚门未有烧。 、
【组词】
幸为、 幸然、 幸赖、 幸得、 幸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