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5:52
手语:手语是一种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进行交流的语言形式,主要由聋人社区使用。它是一种视觉语言,不同于依赖声音的口语。
手语一词源于对手势和语言的结合理解。随着聋人社区的发展,手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言系统,并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出多种不同的手语变体。
手语在聋人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是聋人社群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
手语给我带来了一种无声的美感,它是一种充满表达力和创造力的语言形式。它让我联想到沟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加过手语工作坊,学习了一些基础的手语词汇,这让我对聋人社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手语:
无声的诗篇,在指尖跳跃, 手语编织的旋律,穿越寂静的夜。
手语的视觉表现力极强,可以通过观看手语表演来感受其动态美。听觉上,虽然手语本身无声,但可以通过背景音乐来增强其情感表达。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聋人社区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手语系统,如美国手语(ASL)、英国手语(BSL)等,它们在词汇和语法上各有特点。
手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不仅丰富了人类的交流方式,也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它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提醒我,沟通可以有多种形式,每一种都值得尊重和学习。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