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0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06:04
手谈: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通过书写文字进行的交流,而不是口头对话。它强调的是一种非口头的、书面的沟通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手谈”可能被用来形容两个角色通过书信往来进行的深刻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往往带有一定的私密性和深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书法、文学研究等,可能会更频繁地提及。
同义词:笔谈、书信往来 反义词:口谈、口头交流
“手谈”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手”和“谈”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通过手的动作(书写)进行的谈话。在古代,由于通信技术不发达,书信是主要的远距离沟通方式,因此“手谈”在当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手段。
在**传统文化中,书信被赋予了很高的文化价值,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手谈”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表达。
“手谈”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馨和怀旧。它让我联想到慢节奏的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通过文字建立的深厚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通过手谈与远在他乡的朋友保持联系,那种通过文字传递情感的方式,让我感到非常珍贵和特别。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手谈”:
在时光的长河里,我们手谈,
字字珠玑,句句深情。
墨香飘散,纸短情长,
手谈之间,心灵相通。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人坐在窗边,阳光洒在他们的书信上,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发出沙沙的声音,这就是“手谈”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ritten conversation”或“letter exchange”,但这些表达没有“手谈”那种文化和艺术的内涵。
“手谈”这个词不仅仅描述了一种沟通方式,它还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深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那些通过文字传递的细腻情感。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谈】
(形声。从言,炎声。本义:说,谈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谭。-谈,语也。 、 《诗·小雅·节南山》-不敢戏谈。 、 《庄子·天运》-三日不谈。 、 《汉书·公孙宏传》-宏为人谈笑多闻。 、 《战国策·齐策》-坐谈问之。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不假仆一二谈也。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谈笑而死。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女子毋多谈。
【组词】
谈笑自若;谈聚、 谈会、 洽谈、 座谈、 谈天